| 近日,依据年度院系绩效考核结果和学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评选标准,学校2013年度学生工作先进集体评选结果正式揭晓,核学院荣获“学生工作先进集体”称号,这不仅标志着核学院学生工作育人体系的初步成型,而且也是对学院学生工作扎实推进和效果初显的充分肯定
一、规划引领,指导思想明方向
核学院是学校“三海一核”办学方略的重要依托力量,在国防科技核工业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,是学校国际化办学方略和卓越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平台。核学院学生工作在学校“创新推动、打造品牌”学生工作理念指引下,坚持以“课业学习为中心、学风建设为主线、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、全面发展为目标”的指导思想,狠抓四六级通过率、科创率、升学率、就业率和学成率,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。多年来,核学院凝练了“国际化,开放式,高水平,研究型”学院发展路径和“修身明德,格物致知,包容兼蓄,和而不同”的学院文化理念,以此为指导,学院以“宽视野,厚基础,能力强,素质优”为标准,形成了“诚信律己,科学精神,社会责任,团结协作”的综合评价体系,培养了一大批“思想品质好、辨识能力强、掌握现代核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创新型人才”。尤其是近年来,学院以学校党委实施“四项工程”为契机,通过学风建设项目不断挖掘学生工作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和典型案例,致力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载体建设和优秀学生成长路径研究,探索优秀学生的成长规律、节奏和特点。学院学生工作规划了核学院学生“大一学习、大二成长、大三成熟、大四发展”的成长路线图,并分阶段、分学期设立不同的目标,以学业生涯规划的形式帮助学生不断修正,剖析反思,提升追求,效果明显。得益于此,在学校2013年度学风建设项目及子项目验收评审中,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振宇主持的学风建设项目《优秀大学生成长路径研究》获得优秀结题(全校17项,仅6项优秀),学工办主任刘正主持的子项目《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优秀大学生成长路径研究》和辅导员李灵东主持的子项目《大学生的学习路径研究与评价体系探讨》获得优秀结题(全校47项,仅3项优秀)。
二、创新发展,内涵外延齐拓展
创新发展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、创新意志和创新品格,外延是专业实践、科创赛事、科研立项和学术论文等具体形式和指标。一直以来,核学院通过内涵、外延两方面的拓展,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,以创新意识推动学生创新发展。近年来,核学院不断挖掘科创资源,培养典型引路人才,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科事例,如核学院暑期实践以专业背景为依托,多次前往四川成都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、合肥等离子所、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、渤船重工、清华核研院等进行专业实践,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创新精神。同时,核学院以虚拟仿真为抓手,创设了新能源设计应用大赛、核电站模型大赛、核能知识竞赛等科创比赛,形成了水火箭等普及型特色科创品牌,多次走进省内外小学开展科技启蒙活动。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、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、“五四杯”、“启航杯”等校内外比赛,参与人数和获奖比例逐年提高,2013年度,学院学生先后获得国际级奖励2项、国家级奖项11项、省级奖项11项、校级奖项25项,完成科研立项117项,开展科普活动13次,培养出叶尚尚、韩旭等优秀科创学子,其中毕业生孙挺臻荣获2014届毕业金榜“学习之星”、叶尚尚荣获2014届毕业金榜“科创之星”。
三、特色优势,育人成果初显现
一直以来,核学院坚持专业特色,以交流表达能力提升工程、核心能力拓展工程、成长路线图工程、企业调研工程为抓手,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,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,育人效果初步彰显。核学院以学风建设为中心,进行班级自治改组,重点抓学生课业学习和学习习惯养成,加强学院层面的教育引领及监管作用,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管理。2014年春季学期,在大一年级辅导员、学工办主任、院系党委副书记的三级汇报中,通过横向对比,学院大一年级平均学习成绩排名全校第二。近年来,在特色优势学生工作指导下,学院先后制订出台了《核学院班级自治委员会章程》、《核学院班级自治工作实施细则》、《核学院本科班级自我管理工作考核细则》、《核学院学习晋级认证考核办法》等规章制度,修订了《学生素质综合积分测评办法》,推行特色晨跑和晚自习,通过严谨扎实的工作,学院先后荣获校“优秀学生会标兵”、“五四红旗团委”、外语工作先进集体第一名等先进称号,涌现出排名第一的十佳班主任丁铭老师、全校唯一的大二年级“校三好班级标兵”20121515班、“学生工作先进个人”、“就业工作先进个人”、“校庆工作先进个人”、“军政训练先进个人”等多项先优集体和个人。留降级、挂科人数大批次减少。学院每年前往核行业领域就业的毕业生达到总人数的80%以上,升学率逐年上升,尤其是在今年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,学院就业率依然保持在90%以上,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付的工作任务。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