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9月11日14时,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启航多功能厅隆重举行2021级本科新生欢迎仪式暨开学第一课。本次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,229名新生家长在线观看直播。
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、95级核工程专业李军校友,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赵强,党委书记谭思超,党委副书记刘铁,行政副院长于磊,教师代表核动力仿真技术研究中心郝琛,2021级班主任、各年级辅导员以及2021级全体新生出席欢迎仪式。2021本科生辅导员吴翰主持欢迎仪式。
欢迎仪式伊始,主持人吴翰播放迎新视频,向2021级新生介绍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历史背景以及成就,并介绍到会的领导、来宾及学院老师。

欢迎仪式第二项。全体人员起立,奏唱国歌。欢迎仪式在响亮整齐的国歌声中逐渐升温。


国歌声毕,主持人代读我院首任名誉院长孙玉发院士写给2021级本科生的一封信。信中,孙玉发院士向核院新生送上美好祝愿,寄予殷切希望。

杰出校友代表李军,结合自身学习经历、中国核行业历史以及核工程与核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,提醒新生要传承核专业精神,矢志不渝,未来投身大国重器建设当中,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,解决“卡脖子”的问题,使我国核电事业走进世界舞台中央。

优秀教师代表郝琛,以“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每天学一点的习惯”为主题教导新生要积极进取,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。坚持学习保持对知识的渴望才能避免焦虑、拒绝躺平、有担当时代重任的责任感。

随后,常务副院长赵强向新生班主任颁发聘书,院党委书记谭思超向新生寝室学业导航员颁发聘书。


2021级新生代表张佳奕发言,她代表核学院全体2021级新生表达对大学生活的期盼、争做有理想有信念的工程学子、立志以实际行动实现个人理想,严于律己,学成以报国、不负国家使命、不负时代寄托,为国家发展以及个人成才努力奋斗!

常务副院长赵强在讲话中用幽默形象的“干饭人理论”,提出对2021级本科生的要求。“该不该吃饭?”我们的新生应该学习,这是上大学的目的,不能抱有躺平的心理。“吃什么饭?”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德才兼备、有专业知识素养的人才。“怎么吃饭?”要求我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。以此告诫同学们善于利用大学的各种资源,脚踏实地、认真做事,真正做到学有所成、思有所悟、问有所得、行有所获。

欢迎仪式最后,全体师生起立,佩戴学院定制的个人名牌,伴着慷慨激昂的校歌,核学院2021级新生入学仪式正式落下帷幕。

欢迎仪式结束后,学院党委书记谭思超老师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新生讲授“开学第一课”。谭老师给同学们科普了核电的发展前景,核能以它独特的优势成为不可替代的能源力量。对于同学们最关心的就业方向问题,为大家列举了多种多样的就业岗位,详细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。同时,希望同学们吸取高中时期的经验教训,从现在开始不要反复为同样的事情后悔,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搭一座桥梁,既要有书卷气也要有烟火气。

恰逢建党百年,为了激发新生爱国精神和学习热情,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为新生准备了七个“一”大礼包。
1.一枚扣子:胸前的名签希冀同学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,将个人成长和院系、学校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;
2.一个书签:提醒学生求学时的至真至善,契合了“大学至真,大工至善”的校训;
3.一段寄语:班主任的手写寄语,包含着老师们对学生的悉心引导;
4.一份介绍: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生手册,让每一位学子详细了解学院的情况;
5.一条建议:21级辅导员对21级核院新生的21条建议,三个“21”正当时,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;
6.一堂好课:开学第一课,启迪着同学们的思想,引发了同学们对未来要做怎样的人,要如何为国家做贡献等问题的思考;
7.一本好书:《三体》这本书由核学院党委书记谭思超和常务副院长赵强联名推荐。
谭思超借《三体》这部烧脑的科幻小说,点出书中蕴藏的人性之美与想象思维,想象是创新的先导。希望新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中能够牢牢把握创新这个关键词,心怀科学梦想、树立创新志向、坚定理想信念,心怀国之大者,争做具有创新精神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赵强称:“科幻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,是运用基于科学知识遵循科学原理的想象力,也是科学上自洽的艺术,能使人见微知著、思维清晰。”希望同学们将《三体》中蕴含的科幻思维应用在学习中,努力寻求专业交叉融合,达到融会贯通,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。


2021年9月11日16时30分,核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本科新生欢迎仪式暨开学第一课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